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

74340010




74340010,原由 老實一哥 上載。



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

搜尋帳號被盜用者

有沒有帳號曾經被盜用過的大大,可以幫我一下嗎, 幫我填問卷... http://www.my3q.com/home2/280/ilvfe/53094.phtml 最好是有被盜用經驗者, 但是沒有被盜用過也可以填 謝謝 m(_ _)m

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

老實一哥看電影-查無此人



導演鄭芬芬(CHENG Feng-feng)
資訊2008 / Taiwan / DigiBeta / Color / 92'




看了這部片實在是覺得,騙很大... 看看查無此人 簡介,麥若愚簡直把這部片吹捧上了天,還把他列為十大必看影片之ㄧ...自己人捧自己人,也太明顯。讓人很懷疑他到底是什麼身分?台北電影節居然找他來當統籌?影展的品質?看完就很想來批一批這一部電影(影展最後還有觀眾評分,我只給他一分)。

上網搜尋一下大家的意見,沒想到這部真的不是只有我認為他不好看,連知名影評人藍祖蔚都批評 "查無此人:綠葉的重量",看完藍大師的文章,實在覺得為什麼影展沒有找藍大師?他把我要講的更明白且統整的講了出來,只是我覺得藍大師還算是含蓄的批評,例如標題下:綠葉的重要,彷彿在講配角演得不好,文中卻又說「提到林美秀和蔡振南,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專業與敬業」就是說綠葉的不彰,不是配角本身的錯!?那到底是誰的錯?文中寫的很明顯了,就是導演與編劇的問題,才是這部片最大的問題,導演與編劇又是同一人!錯是誰,很明顯
本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藍大師所說的:
卻因劇本的不完整,以及剪接排序的凌亂,兩位演員卻成了個性矛盾,性格不完整的平板人物

劇本不完整與人物設定平板,也是我認為本片失敗的最大因素,人物平版到像教育片,劇本中矛盾的地方很多不只是這個家庭看似小康卻又貧困?(藍大師寫得很詳細了)戲劇張力不夠,而且片名為"查無此人",的確片中有很多郵差的劇情,也有很多傳遞訊息的劇情,但是片中有一半以上的劇情卻在寫青少年的友情、援交、自殺、家暴與父母的關係...到底與"查無此人"有何關係?若命名為 "可可"、"林奕萌"應該會更好,畢竟就是因為她的自殺才衍生出一連串的事件。最近好像流行這樣命名例如:"陽陽"

導演不像是成熟的導演 ,似乎是什麼都想講一點,不夠聚焦,每一點也都沒有講好,只是"呈現"出來,想講援交,卻沒有講少女援交的原因,只是"呈現"援交,特別是主角的生活優渥,似乎並不特別需要金錢,沒有講明白他到底為何要援交,彷彿就是設定:所有的援交少女都是好奇心...關於家暴也是如此,一如藍大師所說的,
鄭宜農的手上傷痕,反應著她的成長陰影,但是前無鋪排,後無關連,蔡振南唯一成功傳遞的訊息就是蠻橫不講理的父權形象,稀少的戲份,卻不足以支撐這個角色的心理和行動動機。

不足以支撐的,豈止是一個角色而已,電影不是把影像、劇情放上去,"呈現"出來就可以的,劇情的鋪排,完整才是重要的。

關於郵差的部份大概是本片最完整的劇情,嚴格來說是"現代人訊息的溝通"。片中呈現了,郵差、紙條、簡訊等現代人傳遞訊息的媒介,如果可以做點比較,比較屬於傳統的傳遞(信)與現代的傳遞(簡訊之類)的差別會很好...但是又只是"呈現"罷了

"查無此人"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,當有一天你想要傳遞訊息給一個人,但那個人已經不存在了,要怎麼辦,他到底是失蹤、地址寫錯、還是其他原因?而且現代人傳遞訊息是異常的方便與準確,發個簡訊是如此的簡單與準確傳給收件人,收件人收不到信的可能非常低,除非收件人不存在。而傳統郵件卻不同,要交由郵差來傳遞,就會有"查無此人"的情況發生,片中的庹宗華飾演的角色正是要將這些死信變成活信的職務。訊息的傳遞彷彿是種承諾,而郵差就一定要幫助履行這項承諾,秉持這種信念的郵差非得要把郵件給傳送到收件人,片中的郵差因為有被不告而別的經驗,了解承諾被破壞,苦苦守候的感受,所以他異常認真的工作,要幫別人。

異常認真的工作的郵差碰上一直想傳遞訊息給死人的主角,於是衍生出一串故事...似乎在暗喻,訊息傳遞的方式會變,但是人與人的溝通重要的還是"人",無論是傳遞角色的郵差,還是收信與寄信的兩方,"人"才是最重要的,而且郵差這個"第三人"才可以正確的交付信件,由機器傳遞的現代通訊反而不行。現代人溝通更方便,但是彼此的距離卻更遠...這應該是本片最想講的,但是....沒有表達出來,只是"呈現"一個很認真的郵差與是想要寄信給天國的主角,但是卻看起來主角只是一再的回憶...

雖然這部敗筆很多,充其量只是一部沒有高潮、平鋪直敘,一如所有偶像劇,沒有特色、沒有發人深省的電影,但是就像在國圖看到別人寫的論文一樣,總是覺得寫這麼爛也可以畢業喔!...批評總是容易,但是當你自己要去寫一篇論文的時候,才會發現,就算是再爛的論文,也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阿...同理,能夠完成一部電影總是很難的一件事,還是要給點鼓勵....(否則我也不會寫這麼多)

順帶一題,本片號稱是"數位化,超清晰"的電影,也就是他不是由膠捲所錄製,而是由數位的方式錄製...坦白說,實在是不合我的胃口,還是膠捲有感覺,就像是照片一樣,數位化的影像,或許很清晰,或許使用方便,但是就是少了一些"味道",色彩不夠飽合(沒學過色彩學,或許數位才叫"飽和")。看一些比較老的片子,特別是影展所放的,在影片前都有一些奇妙的光點在閃爍(應該是膠捲髒了,或是曝光了),整個就很有電影的feel,還是喜歡膠捲...